馬太福音7:1-12 登山寶訓(八)
【聖經經文】
你們不要論斷人、免得你們被論斷。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、也必怎樣被論斷。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、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、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。你自己眼中有梁木、怎能對你弟兄說、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。你這假冒為善的人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、然後纔能看得清楚、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不要把聖物給狗、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、恐怕他踐踏了珍珠、轉過來咬你們。你們祈求、就給你們.尋找、就尋見.叩門、就給你們開門。因為凡祈求的、就得著.尋找的、就尋見.叩門的、就給他開門。你們中間、誰有兒子求餅、反給他石頭呢.求魚、反給他蛇呢。你們雖然不好、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、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、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。所以無論何事、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、你們也要怎樣待人.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
這段經文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關於「關係」的最後一部分教導,根據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各段教導,若不是涉及人與人的關係,就是有關人與神的關係。這段經文教導人在兩種關係中,應當有什麼樣的態度。
1-6節以論斷批評為例,談人與人之間的相對態度。論斷與批評往往都是起於衝突,然後延生出各樣的誤解來,在耶穌的教導中,很顯然的,當人處在對立的情況裡面,對自己的檢討應該多於對對方的論斷,耶穌並沒有主張當我們與人出現嫌隙時,要一味的反躬自省而無視於對方的問題,他要我們先除去自己的偏見與盲點,才能夠與人有建設性的互動。所以祂說:『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、然後纔能看得清楚、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』否則就是假冒為善者之流。
v6看起來與上文似乎無關,我們理解這一節的意思,豬、狗不懂得聖物與珍珠,牠們所明白的僅限於能滿足牠們口腹之欲的東西,其他的物件丟向牠們時,會被當作攻擊動作而作出攻擊行為。耶穌藉這現象做一個提醒,我們要有心理預備,當遇到無法溝通之人時,雖然已經反躬自省了,也清楚對方的問題之所在,卻不要勉強去處理,或許等情緒過後恢復理性了再去溝通。
7-11節以愛自己兒女的父母為例,談神與人的關係,此種關係昰絕對性的。基督徒應當有這樣的了解,神待我們如待兒女一般,所以大可放膽的神面前祈求,但是我們以為神昰一個溺愛子女的父母,祂並不是有求必應,祂按照每個人的需要及情況,回應人所求的,把對人最好的賜給人,也做最適當的安排。
v8可以當做本段的結束,也可以視為整個登山寶訊中有關「關係」的結論。論是人與人或者是人與神之間的互動,每個人的本身都有責任,因為神賦與我們選擇的自由,也賜給我們智慧能學習。
思想問題:我是否用心經營各種關係,榮耀神的名?
禱告:親愛的上帝,謝謝您賜給我自由與智慧,我願意在與人與神的關係上,成為得勝的基督徒。禱告,奉主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