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.1.5大安堂主日證道『信心的操練』歷代志下20:20-30

 

我們在日本時參加一個旅遊的行程,在行程中參觀一個已經有六百五十年歷史的廟宇(叫做永平寺),這一個廟除了因為歷史、建築等因素有名外,它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地方,就是在這個廟裡面有非常多短期出家的年輕人,這些年輕人大部份是大學以上畢業的。這些年輕人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中到這裡過出家人的生活,每天清晨四點起床,除了學習佛法以外,還要做非常多的勞動服務,在飲食方面只能吃最嚴格修行的齋飯。這種生活是非常苦的,這些年輕人為什麼願意經歷這種生活呢?旅遊團的領隊告訴我們,這些年輕人事實上是在為進入社會做準備,他們在操練自己的意志力,好面對將來工作時的壓力。這種接受年輕人短期出家,進行操練意志力的廟宇,在日本有很多。但有一個很諷刺的現象,日本每天有將近一百個人自殺,其中大部份是因為承受不住工作壓力而結束自己的生命。

 

去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起,台灣北部幾個大學有一個叫做「體驗貧窮大作戰」的活動,有將近一百名的大學生參加,這個活動的要求是在六天中只用四百元的生活費過日子。這一個活動的目的,是讓還沒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體驗一下貧窮生活的滋味,或者可以調整平常花錢的方式及態度。經過六天以後,有八十五個人通過考驗,花不到四百元過了六天的生活。不過有不少人在活動結束後,相約到餐廳大吃大喝。

 

在我們的人生當中,或許會經歷許多不同的操練,有些操練對我們很有影響,有的操練只是階段性或形式化的活動,並不能帶來什麼幫助。在二十年前有一本靈修的書翻譯成中文,這本書叫做「屬靈操練禮讚」,作者提出包括個人內在、外在和團體三個層面,一共十二種操練,這些操練的目的是讓基督徒從內在到外表,都能具備敬虔的樣式。基督徒追求敬虔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,但我們要面對一個事實,在生命中有許多無法預期的狀況,這些狀況不一定因為曾經受過什麼訓練或操練,就能夠安然的去面對,在盡了自己的本份去預備之外,我們還有一個不會結束的操練,這個操練就是信心的操練。

 

嚴格來說,信心不會因為操練而更堅固,每一次考驗出現的時候,都是在操練我們對上帝的信心,我們上一次遇到困難時有信靠上帝,並不代表這一次或下一次在困難中會繼續去信靠神。信心的操練是一個一輩子的操練。

 

歷代志下二十章紀錄了約沙法和猶大國百姓的信心考驗,他們面臨幾個國家的聯合軍隊入侵,這個軍事侵犯來得又快又急,而且規模之大也超過猶大國所能抵抗的,面對這個危機,約沙法帶領百姓到聖殿向上帝禱告呼求,上帝透過先知指示他們應當做的事,於是約沙法就帶領百姓把他們能做的準備都做好了,接下來就是和敵人面對面了。

 

在二十一節說:『約沙法既與民商議了、就設立歌唱的人,』約沙法和百姓在前一天已經很清楚的聽到先知講的話了,為什麼這時候還要「商議」呢?我們想像一下約沙法和百姓的處境,他們按著上帝透過先知給他們的指示,在最前線把軍事陣地設置好了,把所有戰爭要預備的工作都完成了,然後站在陣地裡面按兵不動,他們心中會開始出現一些問題,他們想,如果敵人往我們的陣地衝過來了,我們是不是要保持按兵不動?如果我們的陣地被攻破了,我們會有多少人被殺?這些憂慮都是很自然的。面對敵人和自己內心裡面的憂慮,約沙法和百姓「商議」要不要相信昨天先知講的話,真的不要爭戰,只要擺陣站著看情勢會怎麼發展。這樣的「商議」,代表他們正處在信心的操練中,他們必須決定接下去怎麼做。

 

我們常常在困難的處境中,面對還沒有發生的未來,不知不覺就開始往負面的方向思考,心裡面充滿了最糟糕的結果,然後憂慮起來,信心就動搖了,接下去會做出不是最好的決定。

 

林懇出生到現在,有兩次生病讓我非常擔心。第一次是我們剛到日本的那幾天,到現在我還不知道他是生什麼病,在我們離開台灣的前一天他體溫就開始有點高了,但並不是很嚴重,到了日本還是一樣,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旅行比較累的關係,後來他的皮膚開始出現一些斑點,從局部變成全身都有。我在網路上找人問,查資料,都沒有辦法得到建議或資料,要找醫生,因為剛到那裡一切都還沒就緒,而且也問不到人可以幫忙找醫生(那裡的弟兄姊妹大部份是單身,沒有養過小孩),語言又不通,我們除了禱告以外沒有其他辦法。後來他身上幾乎全部都是紅斑時,他反而沒有繼續發燒,精神也變好了,過兩天紅斑退了就正常了。

 

第二次是上上禮拜,他被傳染到手足口症時。有一天我們發現他好像不大願意吃東西,我翻開他的嘴唇看時,發現有一些破口,第二天帶他去看醫生,確定是得到手足口症了,醫生的表情讓我非常擔心,他告訴我們一定會發高燒,也開了退燒藥給我們帶回家。後來傳染給他的那位小朋友的媽媽跟我們連絡,告訴我們他自己孩子發病的過程,他的孩子早林懇兩三天發病,聽了他的分享後我的憂慮就減少了很多。在那幾天我們能做的只有儘量陪他,醫生開的藥只餵過兩次,因為他會把灌進嘴巴的藥水噴出來,強迫他吃藥只會增加他的痛苦。後來果然如同那位媽媽跟我們分享的過程一樣,在發病第五天左右,他可以開始吃東西了。

 

約沙法跟他的百姓已經有上帝給的引導跟指示了,但他們仍然需要一個「商議」的過程,這種過程很重要,他們可以在相同的困難中彼此鼓勵打氣,也一起經歷神的作為。我們要懂得使用「商議」的機會,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作為「商議」的對象,找錯「商議」的對象,很有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,更會破壞我們對神的信心。

 

約沙法和百姓商議後採取了一個行動,他們安排一個詩班,用讚美的方式表達對上帝的信心。我們看前面十五到十七節的內容,上帝透過先知對他們講話並沒有這個要求,他們主動用讚美表達出堅定信靠上帝的態度。

 

有很多基督徒把信心分成大信心和小信心,以為信心可以培養出來的,可以把小信心慢慢培養成大信心。這樣的觀念是從對聖經字面的誤解產生的。在福音書中,耶穌有四次用『小信的人』談論人的信心,第一次在登山寶訓中,耶穌教導人不要憂慮,他形容會為明天擔憂的人為『小信的人』;第二次在行神蹟平靜風和海時,他責備他的門徒說:『你們這小信的人哪、為甚麼膽怯呢.』;第三次是耶穌在海面上行走時,彼得也要跟耶穌一樣,耶穌叫彼得從船上下來向他走過去,彼得一開始很興奮,但是他一看到周圍的風浪時害怕了,就沉到水裡面,耶穌拉著他的手說:『你這小信的人哪、為甚麼疑惑呢。』;第四次在耶穌藉著門徒忘記帶餅,趁機教導要防備法利賽人的教訓,門徒卻因為沒得吃而議論起來,耶穌說:『你們這小信的人、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。』這四次所用的『小信的人』意思都是指沒有信心的人,信心沒有分大小,只有「有」和「沒有」的差異。信心是一種決定,決定聽神的旨意,決定順服神的旨意去做。

 

我們要小心自己在難處中的決定,是出於自己的意念,還是在順服神之後的想法。或許有人會問,聖經並沒有把所有的問題都列出來,我怎麼知道上帝要我做哪種決定。曾經有一位姊妹,在不是出於意願的情況下懷了孕,他很清楚知道我們不贊成墮胎的立場,但他還是決定去把那個孩子拿掉。事後他來跟我們說,在做這個決定之前,他已經跟另一位很屬靈的姊妹一起禱告過了,那位姊妹支持他這樣做。當我聽到這位姊妹這樣說的時候,我感覺很難過,一方面為那一個無辜的生命難過,同時也是為這種把上帝當成橡皮圖章的信仰態度難過。

 

信心是一個順服的決定,決定不管眼前的處境如何,不管我們自己的景況如何,所做的決定都要合乎神的旨意。每一次的決定都會操練我們對神的信心。求神幫助我們,下決定時不要根據自己最喜歡的方法,再一次確認神的旨意之後,按照神的心意去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