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基督徒的兩種言語』歌羅西書4:2-6

 

  有一個很喜歡養鸚鵡的人,有一天買了兩隻鸚鵡,過了幾天這個人想,這兩隻鸚鵡跟他住在一起,以後牠們講的話都是一樣的,倒不如養一隻就好了,他就決定把其中的一隻送給人。剛好那天牧師來拜訪,這個人就把其中的一隻鸚鵡送給牧師養。過了幾個月以後,這個會友養的鸚鵡已經開始說話了,他很想知道另一隻鸚鵡的情況如何,他就帶著他的鸚鵡去找牧師,果然牧師養的鸚鵡也開始說話了。這兩隻鸚鵡各自學會說三句話,牠們見面的時候,會友的鸚鵡說:我們一起玩耍,牧師的說:要常常聚會,第一隻鸚鵡又說:我們結婚,牧師的鸚鵡說:要多多禱告,會友的鸚鵡最後說:我們一起親嘴,牧師的鸚鵡說:感謝主,禱告蒙垂聽。

  今天這段經文談兩種基督徒的言語,第一種言語是向神說的話,第二種言語是,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交往時所說的話。基督徒向神說的話,就是禱告,如果我們將一天中所有的禱告內容記下來,和這段經文對照,就會發現我們的禱告需要調整。和非基督徒的談話內容也是一樣,在不注意中,我們可能浪費了許多為主作見證的機會。這段經文有三個共通的原則,幫助我們調整這兩種言語。這三個原則是,把握時間、正確的態度、適當的內容。

  第二節說:『你們要恆切禱告』,第五節說:『你們要愛惜光陰』,這兩句話都和時間有關,這兩句話分別把我們的禱告,和與非基督徒交往時的時間問題點出來。這兩個問題一個是,話太少了,另一個問題是,話太多了。許多基督徒有這樣的現象,禱告的時候講不到幾句話,就禱告不下去了;但是跟人閒聊時話又多得不得了,可以講得忘記時間。

  大部份基督徒都知道禱告很重要,但禱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件事。禱告不應該只有在吃飯前,或聚會中做。保羅說,要恆切禱告,在聖經原文中『恆切』的意思是,堅持和黏得很牢。按照這個意思,禱告對基督徒來說,是每一分鐘的事,要把禱告黏在生活裡面,隨時隨地都要禱告。沒有一個基督徒的靈命會好到沒有低潮的時候,我們總會有不想禱告的時候,覺得再怎麼禱告,事情還是沒有改變,困難還是那樣的嚴重,我們感覺到四周似乎圍著又高又厚的牆。處在這種環境中還是要禱告,在禱告中神要先在我們身上工作,然後在我們的環境上工作。

  相對於禱告時間太少的問題,就是我們與非基督徒閒聊的話太多了。這個話的意思不是說,我們不能跟別人閒聊,一個開口閉口只有耶穌的基督徒,在傳福音的事上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,不要以為我們在教會中講的話,教會以外的人都聽得懂。其實我們常常講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,什麼撒但的攻擊和綑綁,屬靈的爭戰這一類的,我們明白,別人卻不一定能夠明白的話。在四福音書裡面,耶穌大部份的教訓都帶著比喻,目的就是要幫助人明白福音。

  我們也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爭辯上,大部份的人對政治跟宗教的話題很敏感的,特別在不同信仰和支持不同政黨上,一開始了爭辯的話題,不但浪費時間,而且會讓對方更加排斥。如果您不知道對方的信仰態度時,應該讓他先看出您的特別之處,這些特別之處當然是正面的。四月間我去大陸出來的時候,從深圳機場到邊境這段路,是搭公共汽車的,我跟兩對西國宣教士一起,所以也被人注意了。在公共汽車上,坐在我旁邊的人看我跟四個外國人一起,就找我講話,一開始他的話題都在四位外國人上,後來他把話題轉到我身上,談話中他問我的年齡,我叫他猜,他說十八歲,我沒有回答,就把台胞證拿給他看,他一看到我的出生日期就很驚訝的又問,你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年輕,我告訴他說,因為我是信耶穌的,然後把信耶穌的好處告訴他。雖然當時他沒有什麼反應,但至少這個人聽到了關於信耶穌的事。

  基督徒的言語,第二個原則是用正確的態度講話。向神禱告時要儆醒,與非基督徒的言語,要常常帶著和氣,好像用鹽調和。

  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,有兩次和耶穌一起禱告時睡著了。在客西馬尼園那次,大家應該都知道,當耶穌看見彼得、雅各、約翰睡著時,對他們說:『總要儆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』,耶穌知道這三個門徒累了,但希望他們有儆醒的禱告,免得陷入試探中。另一次門徒禱告時睡著了,是在耶穌登山變像時(Lk9:29-36),彼得一覺醒來,剛好看見耶穌跟摩西和以利亞在一起的異象,他就開始胡說八道起來,聖經說: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。我們向神禱告時,不要用精神最差的時段,要承認自己的體力精神都有限,儆醒禱告最好的時間是清早,晚上睡覺之前很難儆醒。我們選擇用什麼時間親近神,是反映出我們對神的態度。不要把最差的時間用來親近神,靈修禱告的時間,應該安排在精神體力最好的時候。

  與非基督徒的言語,要常常帶著和氣,好像用鹽調和。我們和不信主的人談福音的態度,會影響對方對福音的接納程度。一般人對基督徒傳福音的觀感,大概有幾類,有人覺得基督徒講話很嚴肅,有人覺得枯燥無聊,也有人覺得壓力很大,好像不說願意信,就會絕交似的。傳福音時的基本態度要和氣,不要對方拒絕就變臉,對方信主是聖靈的工作,我們只是一個器皿,讓神使用罷了。向非基督徒作見證的內容,要像食物用鹽調和過一樣,讓人容易明白。

  傳福音時千萬不要為了讓人信主,講一些超過聖經或斷章取義的話,向神禱告時不要只有求,也要有感恩。這是基督徒在言語上的第三個原則,內容要適當。

  內容適當的言語,會調整我們的禱告和與人談話的時間,也會改變關係。感恩越多的禱告,會讓我們親近神的時間越長,在禱告中只向神祈求,對我們的信心沒有幫助,許多神已經答應的事,只有在感恩的禱告裡面才能發現,當我們從感恩中確定神的作為時,禱告的態度也就不一樣了。

  彼得前書三章十五節說:『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,就要常作準備,以溫柔敬畏的的心回答各人』。傳福音時的內容要適當,是需要作準備的。我們不曉得不信主的人什麼時候會問福音的事,所要要常常作準備,多讀聖經,多讀屬靈的書籍。我們對還不信主的人有責任,幫助他們認識救恩。保羅要我們在言語上小心,一句話講出來,可以表達出我們的態度、信心、和對方需要的答案。求神幫助我們的言語,能夠為主作見證。

 

1996.6.30大安堂主日證道--       林信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