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.6.6上海主日證道『安提阿教會』使徒行傳1119-26131-3

 

在教會歷史中選出一個最重要的教會,應該非安提阿教會莫屬了。今天有許多教會加上「安提阿」作為教會名字的一部份,就好像在台灣有許多賣烤鴨的,要加上「北京」二字,而在上海也有許多賣香腸的攤子掛上「台灣」二字,台灣賣的「北京烤鴨」並不是從北京進口的,上海賣的「台灣香腸」也不是從台灣跨海運過來的,不管是烤鴨或香腸,掛個地方名字,是為了強調他們所賣的味道是很道地的。以安提阿為名的教會也是一樣,代表他們希望教會可以有像聖經中安提阿教會一樣的特色。

 

聖經中的安提阿教會有什麼特色呢?它有兩個很重要的特色,第一、它是將近兩千年之前,在非猶太人為主要居民的城市中的第一個教會,也就是在外邦人中的第一個教會。第二、這個教會是第一個差派宣教士出去傳福音的教會。

 

不過我們不要以為這一個教會是透過計畫建立的,安提阿教會是一個由神親自建立的教會,在教會的宣教歷史中它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。我們從使徒行傳1119-26這段經文來了解安提阿教會是怎麼開始的。這一個教會由幾種人組成。

 

第一種是逃難而來的人。v19:『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、直走到腓尼基、和居比路、並安提阿.』

 

司提反是教會歷史中第一個為了信仰殉道的門徒,事實上在司提反之前,耶穌的門徒已經多次受到傳統猶太人的逼迫,這些傳統猶太人包括聖殿中的祭司、撒都該人、法利賽人,這些人在信仰及政治上的立場不一定全部是一樣的,但同樣反對耶穌基督的信仰。當耶穌的門徒在聖殿傳福音時,這些人進行逮捕審問,查不出門徒有什麼可判刑的理由只好釋放,後來門徒繼續在耶路撒傳福音,祭司等人又再一次逮捕,除了威脅外也鞭打了門徒。這些逼迫並沒有減緩耶路撒冷信主人數的增長,教會反而一天天的興旺起來。後來教會選出執事,開始有了組織,教會傳福音的熱情讓傳統猶太人越來越不安,在一次公開的信仰辯論中,司提反被帶到公會,以假見證控訴他,最後慘遭石頭打死。這一件事,讓耶路撒冷的猶太傳統信仰勢力開始大規模的逼迫基督徒,根據使徒行傳11章的記載,當時有不少人為了躲避逼迫,離開耶路撒冷往其他地方避風頭去了。我們把這些人稱為逃難的人。跟一些沒有離開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比較起來,這些人是不勇敢的,他們害怕遭遇像司提反一樣的事,選擇離開耶路撒冷道別處去求生存。

 

在安提阿教會的第二種人,我們可以稱為異鄉人。v20:『但內中有居比路、和古利奈人、他們到了安提阿、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。』

 

由耶路撒冷逃到安提阿的門徒中,有一部分原本就不是定居在耶路撒冷的人,他們可能是居比路和古利奈地方的原住民族,也有可能是在這兩個地方的猶太僑民。不管他們屬於哪一種人,他們是離開原生地的異鄉人。按照聖經中的小字註解(有古卷作也向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傳講主耶穌),這些人選擇向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傳福音,顯示他們是一群在文化及血緣上有相當關係的人。這個現象就如同今天在世界各地,只要離家背井到原生地之外的人,在異地遇到同鄉時,有一份自然的擬聚力出現,在上海,同樣來自台灣的人,當然也會很自然的聚在一起。

 

安提阿教會中的第三種人,我們可以稱為關心者。v22:『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、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、走到安提阿為止.』巴拿巴被耶路撒冷教會派到安提阿的人,他來這個城市關心福音傳播的情況,也來了解這裡基督徒的聚會情況。當他來到這裡之後也很自然的參與當地信徒的活動,為安提阿的信徒打氣。

 

另外在安提阿也可能有在當地信主的人,這些人包括了各種可能性,當地原本的居民、外地遷移至此的人、短暫停留在此城市的人。安提阿是一個具有多樣化種族、多樣化文化背景居民的城市,不同的人在這裡彼此認識、彼此接納,對福音的信息也比較具有開放的態度

 

除了以上四種人以外,這個叫會還有兩種非常重要的人。一是被訓練的人(可能身兼被訓練的人),其次是被差派的人,這兩種人在安提阿教會是同一批人。

 

25-26節說巴拿巴:『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、找著了、就帶他到安提阿去。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、和教會一同聚集、教訓了許多人.』巴拿巴到安提阿,很可能是他第一次的異文化教會經驗,當他留在安提阿時,就如同一個被差派的宣教士,必須做許多的主動學習、自我成長的功課,他後來去將保羅找來,現學現賣,身兼學習者與訓練者的角色。

 

而保羅此時信主大約三年多,他在大馬色信主後,與那裡的信徒一同傳福音服事,有些猶太人聽說了,便打算殺害保羅,保羅逃到耶路撒冷,當他在那裡開始傳福音時,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,保羅最後離開耶路撒冷回到家鄉大數。根據加拉太書111-21,保羅的自述,他信主三年後才去耶路撒冷,他和巴拿巴再去耶路撒冷時,已經是十四年後的事了。所以保羅被差派出去傳福音之前,差不多有十七年的時間跟著門徒一起服事,這十七年中,有超過十年的時間在安提阿教會。這麼長的一段時間,是神安排他在安提阿接受跨文化宣教的訓練。

 

安提阿城在十多年的時間中,逐漸形成一個類似今天教會的團體,在這個團體中有逃難的人、異鄉人、本地人、前來關心的人,及受訓練的人。這種組合及情況很可能和今天上海的基督徒一樣,來自四面八方,也因為不同的原因及而聚在一起。

 

使徒行傳1119『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、直走到腓尼基、和居比路、並安提阿.他們不向別人講道、只向猶太人講。』這三個地方都有門徒前往,也都有傳福音,為什麼只有安提阿教會不但建立了教會,後來也能差派宣教士出去呢?另外在26說:『門徒稱為基督徒、是從安提阿起首。』為什麼不是居比路?為什麼不是腓尼基?而是安提阿呢?

 

這三個地方在當時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,腓尼基位於巴勒斯坦地的北部,推羅西頓這兩個城市都屬於腓尼基地區,這裡的生活以海為主,造船業、航運業等,是這個地區的主要活動。居比路就是今天的塞浦路斯島,是地中海第三大島,也是距離巴勒斯坦最近的島,大小不到台灣的三分之一。聖經提到的安提阿有兩個,一個是彼西底的安提阿,位於今天土耳其的境內;另一個安提阿在敘利亞,此處聖經所講的是這一個安提阿,位於巴勒斯坦地的北方,是個靠海的港口城市。這個城市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第三大城市,而且也是一個所謂的「自由市」,在政治、稅制、公民權方面都比其他城市的條件寬,在當時安提阿的居民是由非常多的種族構成。三個城市比較起來,安提阿有更好的客觀條件成為宣教的基地。

 

上海對中國來說,很像兩千多年前羅馬帝國的安提阿,有各種好的條件,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來。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,很可能全世界最好的公司、最會做生意的人都到上海來了。我們從歷史的軌跡來看今天的上海,這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。

 

也許我們當中有人就像當年從耶路撒冷逃到安提阿的人出於無奈,雖然不像當年的宗教迫害,但有許多人為了事業、為了工作,甚至只是為了生活,不得不來到這裡。在上海也有許多像安提阿教會中的異鄉人,這裡對他們來說只是短時間停留的一個點;還有不少人來到上海十多年了,慢慢的適應了這裡的環境,定居下來成了本地人。對基督徒來說,我們原本是哪裡人或來自何方,到最後都不是最重要的,我們應當重視的是,我們將成為麼人?

 

聖經說:『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。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稱呼。就如同在中國,被稱為「上海人」、「溫州人」、「廣東人」、「台灣人」等,常常在地理名稱之外還有其他的含義,有些含義是正面的,也有負面的。聚在安提阿的那一群人,後來沒有被稱為「耶路撒冷人」、「居比路人」、「古利奈人」、或其他地方的人,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稱呼,大家見到這群人時,只稱他們為「基督徒」,可見這群信耶穌的人的最大特點就是,眾人能從他們平日的生活中感受到他們的信仰。任何人與這群人交往,一定被傳過福音,也見過這群人與眾不同之處。

 

在幾年之前,從台灣來的人在中國常被稱為「呆胞」,今天這種稱呼已經越來越少了,現在大陸人所稱的「台灣人」,在意義上常代表「投資者」或「創業者」,也許還有其他的意義也說不定。一個稱呼的背後,可以有很多意義。

 

你希望別人怎麼稱呼你?怎麼看你呢?

 

「基督徒」不單單是指信耶穌的人,更重要的是指那些活出像耶穌的人。要能夠活得像耶穌,只有如同學徒般的學習,學習認識耶穌所教導的,學習耶穌要我們做的。基督徒跟任何人一樣,在生活中、在工作上有難處,有壓力,但基督徒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,能夠靠著主勝過一切的艱難。

 

願我們每一位,在別人眼中都能夠成為「基督徒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