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.4.12

『在軟弱中得勝』

哥林多後書13:3-9

 

 

  每一年,在復活節之前的受難日,在一些天主教色彩濃厚的國家或地區,為了記念耶穌基督的受難,都有人自願扮演耶穌,體會當年被釘十字架,背著十字架走向各各他的路程,扮演耶穌的人背著沉重的十字架,身體上用顏料塗著好像被鞭打過的痕跡跟流出來的血。當這樣的人走在街上時,會有許許多多的人擠在馬路上,他們也會扮演當年羞辱,譏笑耶穌的群眾,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,有的人會想盡辦法來整耶穌。有一次,一個扮演耶穌的人,剛開始還可以忍受,但當群眾越來越沒有分寸的對待他時,他終於受不了了,他停下腳步來,對那些戲弄他的人說:『你們太過份了,等我復活以後,一定會讓你們惡有惡報的。』

 

  我們說要效法基督,以耶穌基督的柔和謙卑做榜樣,卻常常學得非常辛苦。從外表上看起來,我們可能學得很像,但心裡是不甘願的。只要不觸到我們敏感的事情,日子還是平平安安的過去,一旦有人碰觸到在意的事,馬上會翻臉不認人。

 

  感謝神,耶穌給我們做為柔和謙卑的榜樣。祂為世人的罪受苦上十架,但並不是最後的結局。耶穌從死復活,把柔和謙卑與得勝的復活融合在一起。這種特點就是基督教信仰的特點,看起來似乎是軟弱的信仰,實際上是充滿能力得勝的信仰。

 

  在保羅的書中,他常把自己的個性流露出來,哥林多後書有許多保羅自我的剖白,跟他服事經歷的敘述。一方面他用很嚴肅的語氣,強調他使徒的位份,另一方面,他也不避諱自己的軟弱,甚至以自己的軟弱為榮,以自己的軟弱來誇口。保羅並不是矛盾,他對自己的軟弱很清楚,但他不因此失望灰心,他知道託付他工作的是誰,對自己的位份引以為榮,他誇口的不是自己,乃是自己的軟弱,有基督的能力覆庇,使他可以將榮耀歸給他所事奉的神。

 

  我們要從保羅的一段話,來思想基督教信仰的特點。在第四節,保羅指出『基督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,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』,基督被釘十字架的原因,不是祂自己有什麼軟弱,乃是因為我們的軟弱。保羅在羅馬書五章六節說:『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、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。』但從世人的眼光看耶穌的死是祂的軟弱,耶穌受審、被釘的過程中,祂沒有反抗,沒有申訴,最後被釘在當時被認為最卑賤的十字架上。

 

  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的預言,形容耶穌的受苦說:『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、像根出於乾地•他無佳形美容、我們看見他的時候、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。他被藐視、被人厭棄、多受痛苦、常經憂患。他被藐視、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•我們也不尊重他。他被欺壓、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•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、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、他也是這樣不開口•』

 

  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不是靠人的方法建立的。中古世紀的天主教,靠政教合一的方法,把所有的人變成基督教徒。但基督所成就的救恩,是在軟弱中建立的。詩篇二十二篇是預言耶穌受害時的詩,在裡面把耶穌的軟弱描述得很徹底。第六到八節說:『但我是蟲不是人•被眾人羞辱、被百姓藐視。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•他們撇嘴搖頭、說、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、耶和華可以救他罷•耶和華既喜悅他、可以搭救他罷。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