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.4.11大安堂社青聚會神學的故事():『護教者』

 

基督教神學的發展階段:門徒─→使徒─→使徒後教父─→護教者─→神學家

 

在基督教神學的發展過程中,面對當時的希臘哲學思想環境,產生兩種對策,一個是在哲學中找出與神學間的共同點,藉以與之對談;另一個是問:「雅典與耶路撒冷有何關係呢?」反對神學與「屬世」的哲學有任何交集。這兩者都有其問題,主張融合神學與哲學的一方,有可能為了降低差異、減少距離,而把真理相對化,另外一方在態度上又太過於絕對化,使基督教的思想與時代脫節。前者把基督教推到大眾舞台,盡力護衛以杜絕誤解與誣告。透過神學的故事,我們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是如何去協調信仰與生活之間的矛盾。

 

『護教者』階段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思想

 

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學者--斐羅

 

想要輟合猶太教與希臘哲學,使用寓意法解釋希伯來聖經,把希臘與希伯來人對於神、創造與人性的看法混合起來。造成二、三世紀亞歷山大基督徒普遍用哲學詮釋聖經與基督教的現象。第二世紀的護教者採用柏拉圖主義與斯多亞主義,或這二者的混合物作為辯護基督教的基礎。希臘哲學的神觀是一神主義,並強烈主張形而上的事物最終是屬靈的,肯定「靈魂不死」與活出符合倫理道德之「良善生活」的重要性。斐羅認為希臘哲學的神與希伯來傳統的雅蘶具有許多相似之處,希臘哲學的神是一神,是形而上與道德的完美,以及所有靈魂的創造者與審判者;而希伯來的雅蘶則是創造者、立法者與所有人類的審判者。斐羅影響許多護教者,在他的希臘化猶太教基礎上,建構一個希臘化的基督教構造。

 

殉道者游斯丁

 

他有兩個主要創見:基督是宇宙的洛格斯(logos);基督教是真哲學。他的主要思想從現存三篇書信與著作中整理出來。<第一護教辭>寫給當時的羅馬皇帝,請求他用比較公正的方式對待基督徒,在信中證明柏拉圖也受惠於摩西,警告羅馬皇帝不分青紅皂白的逼迫基督徒,將來要面對神的審判。<第二護教辭>寫給羅馬元老院,申訴許多羅馬皇帝與官員對待基督徒不合理不公平的案例,要求羅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用虔誠和哲學的風度「為自己的緣故」分辨是非,停止逼迫基督徒。游斯丁的第三的護教代表性作品是<與推芬對話>,這個著作是以自傳體寫的省思,主要內容是他歸信柏拉圖主義,並後來歸信基督教的過程,以及他認為道成肉身與一神論符合的神學解釋。

 

雅典那哥拉

 

以公開信的方式寫給羅馬皇帝,想要說服皇帝停止逼迫基督徒,駁斥對於基督徒常見的莫須有控告與謠言。他最重要的論述與基督教的神論有關。他是最早對三位一體教一提出神學解釋的人之一。

 

安提阿的提阿非羅

 

寫了三冊<致歐特里卡斯>,回應他對基督教發表的不公平言論。他雖然受到希臘化猶太教的影響,但解經法不採用寓意解經,比較傾向歷史與字面上的解釋,這種解經法稱為「安提阿解經法」。提阿非羅努力要使基督教思想與希臘的一致見解有所分別,他比較注意,在耶穌基督鋰面道成肉身之洛格斯(logos)的存在狀態而不是(歷史人物)耶穌的本身。

 

第一個把基督教神學系統化的護教家愛任紐

 

愛任紐在一次大規模屠殺基督徒的逼迫中僥倖逃出,後來擔任里昂及其週邊地區的教會主教,他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,都用在對抗諾斯底主義的影響力,寫了五册<駁異端>。他在揭發諾斯底主義的過程中,發展了一個基督教救贖觀,對基督教神學的發展過程和方向具有很深遠的影響。在<駁異端>中,愛任紐批評諾斯底主義的方法有三方面,一、證明諾斯底的世界觀大部分是杜撰的神話;二、證明諾斯底主義者的宣告,齊權威可以回溯到耶穌和使徒,完全是假的;三、駁斥諾斯底主義對聖經的解釋,證明其解釋不合理,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胡說。歷史學家把愛任紐的貢獻叫做「同歸於一論」,他在<駁異端>提出,使徒對於就贖論的教導,給人性提供新的起頭,他認為道成肉身是整個救贖歷史與個人得救的關鍵。

 

 

思想與討論:(希臘)哲學與基督教信仰的正確關係是什麼?

如何處理世界的主流思想與基督教信仰間的關係?